爱普生亮相 2025 先进影像大会,与行业嘉宾共话新机遇
  

[投影之窗消息]  2025年10月24日(周五),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北京电影学院主办,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专业委员会、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承办的2025“先进影像大会”(ICAI 2025)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中等放映厅顺利举行。本届大会以“生成·沉浸·共生:智能时代的影像革命”为主题,汇聚来自国内外影像科技与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创作者及业界领袖,共同探讨智能技术如何推动影像创作模式的革新与体验方式的重构。大会现场座无虚席,学界与产业界思想激荡、观点交锋,为未来影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动力。

在智能技术深度参与影像生产与传播的时代,先进影像正在重塑创意边界与审美格局。与会嘉宾围绕AI驱动的内容生成、虚拟拍摄、交互叙事、沉浸式媒介、科普教育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分享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展望智能时代影像的融合创新之路。2025“先进影像大会”以开放的视野与前瞻的思考,为全球影像产业搭建了一个跨界对话的平台,共同描绘出智能与艺术共生共融的未来图景。

在会场外,论坛支持单位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和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布置了设备展台,邀请与会嘉宾现场参观交流。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秘书长韩强致辞,向新中国电影教育75周年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5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影视技术正经历从迎来从“捕捉影像”到“创造影像”的深刻变革,算法已成为影像创作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中国创新影像大赛涌现出大量应用AI生成内容、LED虚拟拍摄、XR实时渲染等技术的优秀作品,已成为重要国家级创新人才平台。学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影视新技术发展报告》指出,新技术将驱动构建一个“反应更敏捷、资源更优化、体验更极致”的影视产业智能体。韩强诚挚邀请业界同仁加入学会,共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以开放协作推动影视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致辞。他强调,在当前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资产、虚拟现实、智能交互等技术是驱动电影艺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龚波指出,电科所作为电影技术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双秘书处单位,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已主导两项ISO国际标准,并管理着多项在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致力于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争取国际竞争中的主导权。他强调,智能生成、沉浸技术和共生理念开启了智能时代的影像革命,电影科研所将坚持“技术服务艺术创作,标准引领电影产业”的理念,与行业携手为建设电影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扈强致辞。他指出,影像技术的革新是驱动电影发展的强大引擎。本次大会“生成·沉浸·共生”的主题正是对智能时代浪潮的积极回应。他强调,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虚拟化制作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加速渗透影视创作全链路。为迎接这场波澜壮阔的影像革命,学校在建校75周年之际,已战略性地将影视技术系扩建为“智能影像工程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并成立“科学与艺术研究院(AI影像科学与艺术中心)”。扈强表示,北京电影学院将持续致力于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汇聚全球顶尖智慧,共同探索智能时代影像发展的未来路径,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电影学院方案”。

接下来,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主任陈军发表年度总结报告。

陈军回顾了过去一年专委会在推动先进影像技术研究、行业标准建设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系统梳理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等工作的进展。他指出,面对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专委会将继续以开放、务实的态度,加强跨界合作与学术引领,助力中国影像产业在“智能·沉浸·共生”的新时代中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接下来,先进影像专委会秘书长骆駪駪宣布大会主题论坛环节正式开始。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传输放映技术研究处处长、高级工程师陈晓艺发表题为《智启光影:国家电影数字资产平台的AI驱动与生态重构》的演讲。演讲以“国家电影数字资产平台”为主线,介绍了平台在“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三个阶段的建设成果与创新应用。陈晓艺指出,平台通过“1+N”分布式架构与五大标准体系,夯实了电影数字资产的国家级基础;同时深度融合AI技术,实现从智能标注、画质增强到AIGC创作与版权风控的全流程创新。她表示,国家电影数字资产平台将以“安全为基、AI为翼、伦理为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智能化、生态化发展。

上海电影技术厂有限公司数字业务常务副经理毛贤东发表题为《全景影像、空间声效与互动体验——VR电影制作的全链路探索》的主题演讲。演讲以“VR电影全链路生产体系”为主线,全面介绍了上影集团在虚拟现实电影领域的技术布局与产业创新。报告从内容创作、拍摄制作、交互设计到分发放映四个环节出发,系统展示了“科技+内容”双轮驱动的创新成果。陈述中提到,上影依托自建IP资源库与AIGC剧本生成技术,探索多分支互动叙事模式;在制作环节融合真·人实拍与虚拟场景、空间声效与AI后期,实现全景沉浸体验;并通过全国影院网络与XR体验系统,推动虚拟现实电影从“被动观影”迈向“主动参与”。

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本科项目主任、“沉浸式现实研究所”主任Madeline Warren发表题为《Virtual Production at Chapman University》的主题演讲。演讲系统地介绍了查普曼大学在LED虚拟拍摄与Unreal Engine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自2021年建成美国首个本科电影专业虚拟制片LED舞台以来,学院陆续开设《虚拟制片工作坊》《虚拟美术部门(VAD)》及“娱乐科技辅修专业”等课程,构建了从剧本创作、数字资产制作到实拍融合的完整教学链条。Madeline Warren表示,查普曼大学通过跨学科教学与行业协作,培养具备实时渲染、虚拟摄影与AI叙事能力的未来型电影人才,为新一代电影教育模式提供了范例。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工程投影机产品经理袁远发表题为《从技术到体验:液晶4K投影助力沉浸式创作场景升级》的主题演讲。演讲回顾了爱普生在影像显示领域的创新历程与行业引领地位。发言指出,爱普生依托自研的显示与影像技术,持续推动4K投影在艺术展陈、舞台演艺、主题空间等多元场景中的应用升级,让创作者能够以更高亮度、更精准的色彩和更灵活的空间呈现,实现从视觉技术到沉浸体验的跨越。报告分享了蜂巢博物馆球幕影院、青岛海昌球幕影厅及大型舞台剧《丝路章歌》等案例,展现了技术与创意融合带来的全新视觉表达。袁远表示,将继续以创新影像技术赋能文化与艺术创作,助力沉浸式影像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教授齐虹发表题为《AI影像的制作与美学遵循》的主题演讲。演讲以“人工智能生成影像的真实性与审美逻辑”为主线,探讨了AI在影像创作中对物理规律、空间关系及视觉逻辑的理解问题。齐虹通过多个教学与创作案例,分析了AI影像在焦点控制、光线表现、人物质感等方面的优势与偏差,并提出“AI影像的真与假”“写实与表现”不应仅以技术对错评判,更应从美学层面重新审视。他指出,AI技术在短片创作、光影模拟与艺术表现上已展现出新的可能性,但也需要创作者以人文视角引导其发展,使影像艺术在智能时代保持真实与诗意的平衡。

午休环节后,先进影像专委会副主任李勃宣布大会主题论坛继续进行。

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特聘教授马平发表题为《光影蜕变:先进影像的智能跃迁》的主题演讲。演讲以AI技术与影像艺术的融合为主线,回顾了人工智能在全球电影创作与视觉艺术中的突破性应用,并探讨了从“拍摄与记录”到“生成与创造”的产业变革。马平指出,AI正使影像创作迈向“智能生成”时代,不仅提升生产效率,更重塑了影像的审美逻辑与叙事方式。通过多个国内外案例,他展示了AI技术在视觉特效、内容生成与个性化创作中的潜力,提出中影人工智能影像研究院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在影视全链条的融合创新,助力中国电影迈向智能影像新时代。

浙江传媒学院、人文社科与创作处处长、教授黄寒冰发表题为《数智时代的戏剧传播研究》的主题演讲。演讲以“从传统到智能”的戏剧传播演进为主线,回顾了中西方戏剧在仪式、商业与媒介化阶段的传播变革,系统梳理了数字化与AI技术对戏剧创作、观演关系及行业生态的重塑。黄寒冰指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区块链正推动戏剧进入“沉浸·交互·共生”的新阶段,从智能剧本生成、8K云直播到戏剧元宇宙建设,正在重构戏剧传播的路径与生态。她强调,在拥抱技术创新的同时,仍需坚守戏剧艺术的本体价值,让“人文温度”成为数智时代戏剧传播的核心灵魂。

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美术、媒体与创意产业学院院长Adam Knee发表了题为《Immersive Media Trends: Old and New》的主题演讲。演讲以“沉浸式媒体的过去与现在”为主线,回顾了从传统影像到当代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演进历程,探讨了媒介形态在技术、叙事与文化层面的连续与断裂。Adam Knee指出,当前正处于一个“沉浸的黄金时代”,但同时也存在“沉浸鸿沟”,技术发展带来了体验差异与文化分层。他通过新加坡本地艺术家的实践案例,如Debbie Ding、Zai Tang与Ong Kian Peng的跨媒介创作,展示了沉浸式艺术在地域与社会语境中的多样表达。演讲最后强调,未来沉浸式媒体应在技术创新与文化反思之间寻找平衡,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感官叙事体系。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特邀讲师、4K花园副总裁、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前端系统创新中心总经理于路,发表题为《3D空间与VR沉浸式视频创作新范式——佳能EOS VR系统深度体验与思路革新》的主题演讲。演讲以沉浸式影像与空间视频创作为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VR内容制作从策划、拍摄到后期处理的全流程思路。于路结合4K花园在8K、VR、3D视频制作中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在“沉浸感与创作效率”之间的平衡方法,提出通过轻量化拍摄、精确光学同步及AI增强处理,实现高品质、低门槛的沉浸式影像创作。报告同时展示了佳能EOS VR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并展望“未来电视”多终端传播形态下,3D空间影像在影视、演艺与数字内容产业中的创新潜能。

上海科技馆高级工程师杨波发表题为《前沿影像技术赋能科普教育创新实践与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演讲系统阐述了上海科技馆在LED巨幕、球幕放映、XR体验等沉浸式展示领域的探索实践。杨波介绍,科技馆通过影像创新推动STEAM课程、沉浸式科普活动与线上教育的多元融合,打造了“泛在化”科普传播新模式,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科学知识。报告同时展望了6G、人工智能与新型显示技术在未来科普中的应用前景,提出通过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构建更智能、更沉浸、更普惠的科普教育新生态。

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讲师冯大蕗发表题为《多模态大模型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演讲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回顾了从专家系统到深度学习、大模型时代的演进历程,指出“数据、算法与算力”是推动AI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冯大蕗系统阐述了多模态大模型在影视制作各环节的应用——从策划、编剧、美术到剪辑、特效,AI正深度重塑影视创作流程与产业生态。他强调,大模型的普及降低了影视制作门槛,也让艺术审美与原创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报告还介绍了北京电影学院在AI通识课程及AIGC短片创作中的教学探索,展示了科技赋能影视教育与艺术创作的新方向。

此外, 本次大会在一号摄影棚分会场设置“中国电影职业装备交互特展”,该活动系新中国电影教育75周年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5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吸引了众多嘉宾与观众前来参观体验。展览聚焦“军需科技赋能影视工业”主题,通过复刻沙漠、降雪、降雨等户外拍摄环境,并设置剧组帐篷区,再现影视拍摄一线的工作场景,生动呈现“影视+科技”融合转化的最新成果。现场还精心设置了多项互动体验项目:基于LED虚拟背景墙与运动控制系统的影视级“飙车”模拟、微距摄影下探秘科技面料的“黑科技”展示、装备试穿试用、科技面料防水透气性能测试等,引发观众热烈参与,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职业装备的硬核实力与创新风采。

至此,2025“先进影像大会”(ICAI 2025)顺利落下帷幕,期待明年再见。

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先进影像大会”是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专业委员会的年度盛会。历届大会均专注于未来影像技术与艺术的前瞻性探讨,关注特种形式影像、高技术格式影像、沉浸式影像制作等多个主题,邀请国内外顶尖行业专家分享交流,并配套举行厂商展会、工作坊等展示交流活动,在行业内外均取得出色反响。本次2025“先进影像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促进我国先进影像技术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先进影像技术标准、制作流程和创新观念的交流,均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关于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Epson (China) Co.,Ltd.)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设在北京,负责统括爱普生在中国的投资和业务拓展。目前,爱普生在华累计投资已超过8.22亿美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共有9家制造、销售及服务等机构,员工逾16,000人。
爱普生在中国开展的业务主要有打印机、扫描仪、投影机等信息关联产品业务,电子元器件业务以及工业机器人业务。其产品以卓越的品质和节能环保的特点,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厚爱。立足于中国市场,爱普生始终本着“挑战与创新”理念,不断将一系列先进技术及应用方案引入中国,从而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与世界同步,享受创新科技带来的完美体验。爱普生不断贡献于中国的环保和教育事业,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企业公民而倍感自豪。
  
关于爱普生(Epson)
爱普生是全球技术领先企业,总部位于日本,目前全球年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
爱普生通过原创的“省、小、精技术”和“数字技术”,致力于共同创建一个将人、物与信息互联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在办公和家庭打印、商业和工业打印、制造、视觉、生活方式等领域持续创新,爱普生力争到2050年实现碳负排放及地下资源零消耗(消除对石油和金属等可枯竭地下资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