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兴起,浅谈慕课与微课两大方式的特点与发展

    [投影之窗消息]   国内”在线教育“火热,互联网三大巨头纷纷瞄准这块市场蛋糕。慕课和微课同为在线教育的具体产品形态,拥有着相同基因,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差别很大,各具魅力,这两项技术都有能力让有学习需求的万千互联网用户为之倾倒,不过他们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才能持续满足教育应用的需求。


    ​慕课起源是在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2007年8月,在犹他州州立大学,大卫‧怀利早期教授的网络课程,应该可以说是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在成为开放课程之前,这门课本来只有5个研究生选修,后来变成有50个来自8个国家的学生选修。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MOOC“这个术语,即MassiveOpenO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等,引来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热潮。慕课由此开始了它的快速成长之路。
.

.
    目前,慕课的建设基本是针对高等教育而言的。多数慕课平台都与高等院校有合作关系,例如Coursera,这家由坦福大学教授在2011年创办的盈利性网站。目前已经有30多家大学加入,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以及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大学、加州理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分校、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另一部分没有与大学结成联盟的平台,其课程内容却也还是针对高中以上的人群,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当前中国的慕课平台处于仍待市场成熟化的阶段,运作的企业很多,但能够做出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力的却不多。并且还面临着国外平台进驻抢占市场的问题。慕课平台所提供的课程通常都需要学习者花费一段时间来完成,平台会提供在线交流、测评等服务,部分平台还颁发资格认证书或者结业证书。可以说,慕课担任了一部分的学校角色。
.
    微课在国内,目前谈起微课多是指K12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由于国家推动,各部门各学校各企业纷纷投入到微课资源平台建设的队伍中,组织各类微课大赛,探索微课制作技术。微课的内容通常都较为短小精炼,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所以,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说,微课具有“草根”属性。从两者的发展应用现状不难看出,慕课和微课的针对重点是不同的。
.
    综上所述,两者在在线教育领域似乎平分秋色,互不相让。随着在线教育商业模式的逐渐明朗,这种形式上划分出的”幕课“”微课“之间的区别会越来不明显。其实,两者都只是手段,能实现教育目标才是最受用户亲睐的。

    微课起源则是2008年秋,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法明顿的一所社区学院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到2009年的时候,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延续这一教育理念发起了一个项目,名字叫”一分钟教授“,后来,更名为“一分钟学者”。在韦恩州立大学,他们的教授都是各自领域内最顶尖的学者。在“一分钟学者”这个项目中,教授们用很短的时间,一两分钟的时间,向在线访客解释世界上最神秘和最神奇的事情,他们做文化实验,解释民间传奇之类的问题。从此,微课就慢慢衍生发展开来了。
.
​    比较两者的起源,可以看出它们虽然都有高等学院的背景,且都是海归派,但慕课却比微课具有更久远的形成历史,资历更老。
.

.
    慕课发展趋势,“名校模式”制作出来的慕课大都比较精美,因为可以挑校内最好的教师、组成最佳的制作团队,拍出几门质量上乘的课程。缺点是往往容易流于短期项目,难以持续,热潮一过,很可能大部分就束之高阁,只是留下一批新的网络公开课资源而已。当然不排除少数公共课程可作为校内教学的补充而长期存在。但由于制作成本高昂,难以全面推开。所以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慕课也许会像市场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
    微课发展趋势,微课程的形式无疑是适合于移动学习的。而且当教师希望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布置学生以微课程的形式来呈现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且他们可以通过手边的移动设备就可以较为方便地录制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覆盖的普及,微课可以在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领域大有作为,为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优质丰富的支持资源和环境。从未来发展方向不难看出,微课更符合时下网络传播的特性,微、短、快,因此这一局微课更有优势,微课得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