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形式双驱动创新 探索教育新常态下影像助力点--探访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投影之窗原创文章】 当知识的边界不断拓展,传统的黑板粉笔已难以承载新时代教育的万千气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优质的数字化教学内容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它们突破时空限制,将浩瀚的世界装进课堂。而创新的影像教学形式,则如同灵动的画笔,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视觉盛宴,让知识以更鲜活的姿态抵达学生心间。二者相辅相成,正重塑着教育教学的场景与质量。4月25—27日,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于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召开,展会汇集了大量数字时代教学背景下优秀的影像显示方案。

在知识迭代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激增的当下,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正经历从“知识灌输”到“素养培育”的深刻转型,亟须更高效、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影像技术的深度融入,为这场教育变革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革新,更是推动教育理念更新的重要引擎,以直观、立体的呈现方式,重塑知识传播路径。

 

展会中一大重要的影像案例便是由辽宁融合视讯提供内容支持、海信投影机提供设备支持的综合沉浸式教学体验项目。【内容】与【形式】的双向创新在该展项下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K12课程标准为基础,一方面延伸出更为全面的知识科普内容,另一方面深挖课程内容本身,通过AI关联等形式实现知识要点的高效传递。在数字化的时代中,教学内容不仅要“精致”,更要提升效率。辽宁融合视讯提供的内容通过影像演绎形式提升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兴趣度,深化记忆力、同时扩展知识面,助力学生在单学科、各学科间实现高效的知识获取。

在形式方面,通过良好的影像环境搭建配合显示效果优秀的投影设备组建成沉浸感良好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深入互动的同时投影成像的特性解决了教学场景内“护眼”的关键痛点问题。此外,大场景+多人的互动形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影像内容的随意切换构建“1空间+N学科”的综合教学场景,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赋能。

此外展会中不乏影像的内容呈现与创新式应用。数字沙盘通过影像提供的不同内容可以为地理、生物等常规学科或建筑、城市规划等专业学科打造实践课程。而大场景LBE的应用放在教育场景中则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更加沉浸的VR体验与更强的游戏性不仅为学科内容本身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同时还为学生更深入理解学科知识中较为抽象的部分,如数学三维图形、生物学解剖、地理学矿石内部构造等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从沉浸式教学空间的场景革新,到数字沙盘、VR 体验的多元实践,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的影像应用案例,正是“内容+形式”双轮驱动创新的生动注脚。这不仅证明了影像已成为教育新常态下不可或缺的优质工具,更预示着教育将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迈向融合视觉美学、互动体验与思维激发的全维度育人时代。当内容的深耕让知识传递更精准高效,形式的创新让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影像便不再是教育变革的 “配角”,而是引领教育生态重构的 “领航者”。未来,唯有持续推动内容与形式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才能让影像在教育领域释放更大潜能,为培养兼具知识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绘就更广阔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