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在博物馆/美术馆灯光照明中【独树一帜】--2023第四届中国博物馆与美术馆光环境论坛
 

【投影之窗原创文章】 八月盛夏,一场探讨光影与文化、艺术的论坛因地制宜地于河南郑州博物馆召开,第四届中国博物馆与美术馆光环境论坛上,灯光照明是毫无疑问的主角,然而在显示科技的“时代演化”之下,影像在其中也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从大体上看,本次论坛提及了博物馆与艺术馆环境中统一的“光环境评价方法标准参考”,以此实现优质的展陈照明环境;强调了不同角度、照度的灯光可能会导致观众的视觉体验不佳或展陈文物、艺术品的损坏;以及适宜的“光影”设计才能够主次分明、恰如其分地表现展品内涵、突出重点、提升展览整体质量。

对于影像而言,照明论坛的主旨思想让我们受益良多。影像是有内容、自带表现力的照明手段,其当然也要遵循构建展陈光环境的“基本守则”;其次,在安排、设计影像与原本展陈物叠加展示时,我们应首要考虑用光安全问题,不破坏历史文物、艺术作品的前提下,还需以观众视角评估观览体验,避免内容叠加混乱、反光看不清等问题。

影像作为特殊的照明手段,自然也有自成一派的优势。现今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大量国内外文化艺术IP内容二次创作丰富程度的提升,使得影像这种无需介质便可自由展示创想内容的表现形式有了极大地用武之地。

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副教授张昕讲到目前大批高等院校高质人才均开始通过成熟的AI技术完成跨学科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或是对目标领域有创新引导性的实际意义、或有着高度沉浸性的体验价值,而它们外在呈现而出的形式则往往是通过影像。

由此可见,影像不仅在博物馆/美术馆中提供新形态的内容展示,更在充满未知与探索的空间内为我们提供一条感知的通路,面向极为广域的场景、领域,赋予被时代科技所惠及的实验研究成果以展示平台,使其价值与意义得到有效的传递与应用。

看似领域格格不入,实则联系万缕千丝,影像在灯光照明大环境下的应用应被给予更多的重视与价值的开发。通过本次论坛,我们也看到了社会不断孕育创新型人才的趋势下,未来的博物馆/美术馆行业以及更多领域越来越需要影像这种内容表达形式做支撑。未来可期,相信影像如今的“独树一帜”将会一步步走向“众所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