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科”交融下的文旅夜游新景观--2020/7/25影像与场景行业论坛
  

[投影之窗专栏]  在音像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伴随城市文化名片和消费者体验升级的需求,新颖的沉浸式夜游体验成为了时兴的文旅形式之一。而在这个新形式之下,如何能够通过影像与场景的结合创造出有趣的景观,如何做到表演、设备与环境等因素的和谐统一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加明晰如今文旅夜游这一新景观,进而以创新、有效的手法推进其建设,MANA及EPSON于7月25日在上海联合主办了“影像与场景”行业论坛,并邀请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技术总监 张敬平、戛纳狮子会设计和工艺奖得主 ThijsBiersteker、中国沉浸产业联盟发起单位创始人 江杰、上海丽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斌、Lighthouse艺术总监 木巾、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工程投影机行业开拓经理李云6位嘉宾共同分享观点。

行业论坛上,各方嘉宾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对“影像与场景”这一主题进行专题演讲。

1、《文化内涵与数字科技融合创新文旅夜游》By——张敬平

对于夜游这一文旅新形势,张敬平先生首先提出了其构成的“部件”:空间、投影、各种材料、灯光、感应器、交互、故事。而在这一系类的因素之中,所有的要素其实最终都要为“故事”而服务。随后,他又提到“投影艺术是从电影艺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艺术形式”,正因如此,故事情节和真实的氛围营造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张先生还讲到在创建文旅夜游项目时,其本身所固有的“艺术”属性极为重要。而在实际的场景应用中结合文化与科技的创新其实也在于对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演绎。通过科技的手段,可以将文化活性化,并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做到“玩艺术”的新体验。

最后,他提到将文化、技术与艺术相融合后创造出的不仅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更可以延展出无限的可能,这其中包括新兴的业态,多行业的“新交互”。而在这一切因素的整合之后,一个全新的文旅演艺产品便诞生了。总结来说,在文旅夜游新景观中,科技是手段;艺术是形式;文化是内涵,而叙事是关键。

2、《沉浸式体验IP》By——李斌

对于“IP”一词,李斌先生提出在当前消费市场增加了“用户介入”的新维度后,文化娱乐场景的丰富性几何程度的增长,而沉浸式体验也绝非单一的业务,而是突出“交互融合”的概念。为此,一个融合性的IP十分重要。

当下内容和消费市场正在逐渐融合,为好内容付费成为了一种消费共识,而在沉浸式体验这一模式中,内容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其不同于电影、动漫,其社交互动性更给了用户新颖且效果极佳的体验,而这也正是其“艺术性”的体现。

在创造夜游新“IP”时,不仅是以文化、高科技等因素为标杆,而是以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创造出一个更具代入感的场景,让用户的感知、情感、消费行为形成直接交互。在这个丰富多样化的故事场景下,不仅承载产品的形式更加多样、产业交互更加灵活,相较传统的文旅业更具有高的用户黏性。而这也是独属于沉浸式夜游的新“IP”。

3、《景映于眼,观自在心——文旅夜游景观破局思考》By——江杰

在演讲伊始,江杰先生就讲到沉浸式产业是极具发展前途的。今年来暴增的媒体关注度以及多项奥斯卡奖项提名的国际风向已经表明沉浸式产业的发展之迅猛。而对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其成功的基石就在于创新。

一个新兴的产业,创新给其带来的高额回报也得益于产业本身的覆盖面极其广泛。从娱乐到餐饮再到展览,沉浸式体验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而在沉浸式自身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也构建出了由“形式、感官、体验、收获、价值”而成的金字塔。

创新只是基础,炫丽的灯光特效为参与者营造出了特别的氛围,让参与者的感官沉浸其中,进而促进了其能有优质的体验感。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用户才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无论是成就感或是刺激性,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自然就创造了价值。而“价值”之所以立于金字塔顶也正说明了沉浸式体验以创新形式提供给用户多样感受的最核心需求——“创造价值”。这正是经营者们想要的,而如何得到价值?反推之后便一目了然。

4、《场域式数字景观》By——木巾

在《场域式数字景观》一课题的演讲中,木巾通过实例的分享展示了关于数字景观设计的理念、价值及意义。在构建数字景观的设计理念中,高新的科技感往往并不是用户和设计师所追求的,而为了呈现出一个富有美感的场景,深入自然,以科技的手段创造最原始但最真实的环境,而这样的设计灵感往往能够带来极致的享受。

对于设计者来说,数字景观也好、夜游景观也罢,它们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的体现,而不单只是装饰景观。其所带有的互动性质与不同于固有景观的多变式展现形式也是其价值所体现之处。而见之于实际场景之中,很多人只认为数字景观设计团队就是更高级的灯光团队,却忽视了“设计”二字的含义。让景观与场景融合还不够,如何能够通过景观向用户传递出仅属于当时当地的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这也正是场域式数字景观带给用户的沉浸式体验之根本。

而谈及场域式数字景观设计的意义,无外乎一个优质IP的创造。之所以为“场域式”,正代表着其有所依靠。不单是为了表现美,而是为了表现“此地之美”。在实际案例中,如果场域内已有了极具自身风格和标志性的IP,那么数字景观的意义就在于以新颖的形式,围绕主题IP创造不一样的视听体验。同时,数字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结合更是可以在创新形式上为推广弘扬文化做出成绩。而对于IP不明确的场景,数字景观完全可以结合场景为其量身打造全新的IP,无论是以自然景观本身为主还是以全新的视听体验为主,为场景本身创造价值,这正是场域式数字景观本身的意义所在。

5、《爱普生视觉创新——数字时代的光影艺术》By——李云

作为构建文旅夜游新景观的要素之一,光影艺术所带来的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为用户的优质沉浸式体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投影机作为光影艺术的载体,以其为基础构建而成的一个个“光影艺术单位”相组合,便呈现出一幕幕震撼的视觉效果。

在实际案例分享中,李云以山西河津九龙塔光影景观为例,通过四个方位投影基站的结合,在塔体上呈现出了极佳的投影效果。除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对于场地经营者而言,呈现这样一幕光影艺术所需的成本也是很实际的问题。而在此问题上,爱普生创新性的以15000流明的投影机替代了以往概念中30000流明以上的投影,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收获了极佳的视觉体验。

而针对于不同的场景,爱普生同样提供了“隧道型、沉浸型、背投全息、正投弧幕、mapping”等多种投影方案。而在场景的实际应用中,通过柱面、镜面多种成像方式,为观者打造出一个高沉浸度的空间。此外,同样是见之于场景实例,通过投影机与聚光灯的结合,爱普生创新设计出激光投影灯,在北京华尔道夫酒店中开启了“星空下午茶”的新体验。

为服务广泛的市场,爱普生也是针对不同的光影体验场景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线以及便捷的操作软件。而对于工程投影机来说,其目标市场也早已不再是单一的,无论是大型的光幕还是如同“星空下午茶”的创意投影,在胜任多样环境的同时还创新功能,用户DIY设计等功能的加入再次为沉浸市场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可能。

6、《艺术和科学如何一起创造意识文化》By——Thijs Bjersteker

影像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为我们带来了优秀的视觉体验,但影像艺术的应用范围远不至此。科学是人类赖以发展的依靠,而影像同样可以以科学相交互,而其产物又能被再次转化为艺术。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事实正是如此。

影像,它带来的绝不仅是日常的画面,它甚至深入宇宙。人们开始研究宇宙的暗物质,讨论它们从何而来。对于艺术家来说,暗物质的发现无疑为他们的创造带来了全新的灵感。通过影像,他们得以创造出作品。而这一切也正是文化、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Thijs Bjersteker从科学家口中得知每秒钟地球上就有近1200平方米的古代雨林消失,他采用科研小组的数据串与团队建立小型模型,通过影像技术清楚的让人们看到1平方米的古代雨林如何在面前消失殆尽。模型中每片叶子的黯淡代表着实时发生的225平方米古代雨林的消失。

在成都,Thijs Bjersteker为一棵树木创造了一个“心灵传感器”。通过“树木年轮分布的规律”这一特点,以传感器从树木中实时采集数据,以一秒一“年轮”的形式展现这颗树木对于环境的感受,更引申出大自然如何被环境影响这一理念。一旦此地区交通拥堵,污染的增多便会立刻反应在树木上。但与此同时,人们能够通过抚摸树木来将这一“红色警示”逐渐淡化。不得不说,这绝对是我见过最棒的艺术之一。